清明
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,这个时节阳光明媚、草木萌动、百花盛开、气清景明、万物皆显,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起源与初步形成
中国传统的清明时节扫墓习俗开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在西周时期的著作《周礼·春官·冢人》中就记载了祭墓习俗。不过,在周秦乃至两汉,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,也没有清明节一说。汉代时,清明作为节气得以确立。到了唐代,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,由于统治者重视儒家治国的战略,以孝行天下,拜扫祭祖之风较为兴盛。唐玄宗把历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归入五礼之中,并下诏规定寒食节扫墓为“五礼”之一,至此,清明节作为节日开始形成,并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。
发展与融合
宋元时期,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,加上寒食被元人所摒弃,上巳节逐渐淡化,清明节成为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冷食、荡秋千、踏青等风俗活动的精华,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。明清时期承袭前代旧制,节俗已普及到全国,清明节祭拜祖先、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更为盛行。民国时期曾将清明节定为国定假日,也称民族扫墓节,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。
清明节气注意事项

1
同学们出行务必选择有运营资质的交通工具,如公交车、地铁、正规出租车、长途客车等。搭乘私家车时,也要确认车辆手续完备,司机具备相应驾驶资格。
2
清明节期间,前往山林祭扫、踏青时,严禁在林区内吸烟、烧纸、点香、燃放烟花爆竹等一切野外用火行为。遵守景区、林区的防火规定,如遇火灾,保持冷静,迅速拨打119报警,并按照现场工作人员指引有序撤离。
3
在进行户外活动时,提前了解活动场地的安全状况,不前往地质灾害易发区、河流湖泊危险区域。参与登山等活动时,要选择成熟路线,配备必要的装备,不冒险进入未开发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