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望秋远
重阳寄相思
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,其形成与古人的自然认知、祭祀文化密不可分。发展至今,这个节日已承载多重文化内涵,既延续了登高望远、赏菊饮酒、食重阳糕、插茱萸的传统习俗,更融入了敬老孝亲的核心价值,成为兼具自然意趣与人文温情的文化符号。
中国传统节日
重阳 登高望远

这是重阳核心习俗之一。古人认为登高可避灾祈福,如今演变为亲近自然的活动。人们登高览秋景、舒心怀,暗含“步步高升”的美好祝愿。
重阳 赏菊饮酒

农历九月菊花盛放,赏菊是重阳节标志性雅事,古人常办“菊花会”,于菊丛间赏菊品茗、吟诗作赋。此外,人们还饮用菊花与糯米、酒曲酿制的菊花酒,借佳酿寄寓养生长寿的美好期许。
重阳 食重阳糕

重阳食糕因“糕”谐“高”,藏着步步高升、福寿吉祥的期许。它以糯米为主料,搭配红枣、核桃等食材,口感软糯香甜,各地做法各有巧思,是重阳时节不可或缺的特色美食。
重阳 插茱萸

茱萸辛香浓烈,古人视其能驱虫避秽、消灾纳福,重阳时多插于鬓发、佩于衣襟。王维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诗句,让这一习俗与思乡情相融,成为经典节日符号。
重阳 敬老孝亲

重阳节定为“老人节”后,敬老孝亲成核心主题。人们常会登门看望长辈,送上贴心小礼、陪伴闲谈叙旧,以实在行动传递关爱,让传统节日满含现代温情。
这个重阳,即便未登高、未食糕,“敬老孝亲”的心意也可落地——是给长辈的一通电话,是给老师的一份问候。重阳从不是遥远古俗,而是藏在日常的温柔提醒:让传统温度融入青春,让文化根脉代代相传。下次重阳,不妨以简单陪伴,赴“久久安康”之约。